- · 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栏目[05/29]
- · 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数据[05/29]
- · 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收稿[05/29]
- · 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投稿[05/29]
- · 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征稿[05/29]
- · 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刊物[05/29]
论唐汝谔古诗解解诗之特色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有明一代,古诗选本众多,据解国旺博士论文《明代古诗选本研究》统计,明代古诗选本有150种之多[1]。诗歌发展到明代,无论是诗歌内容,还是诗歌体裁,在前代诗人的努力下,都已
有明一代,古诗选本众多,据解国旺博士论文《明代古诗选本研究》统计,明代古诗选本有150种之多[1]。诗歌发展到明代,无论是诗歌内容,还是诗歌体裁,在前代诗人的努力下,都已达到了顶点。如何超越前人,形成自己的诗歌风格,成为明代人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复古派主张师古,竟陵派、公安派主张师心,其他中间学派则在二者之间摇摆不定。明代人在为自己的诗学主张寻找渊源时,视角都定位在古诗上,所以明代是古诗选本的繁荣期。古诗选本贯彻着编选者的诗学主张,与明代复古与反复古的文学思潮也密切相关,如《古今诗删》代表复古思潮的诗学主张,《古诗归》反映竟陵派的论诗旨意,《古诗镜》则是复古与反复古思潮的综合,试图将各家诗派的诗学宗旨融会贯通,提出自己的主张。《古诗解》①是明代众多古诗选本的一种,虽然它在当时的影响较小,但以串讲方式注解古诗,亦有一定的价值。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《古诗解》解诗之特色:其一是标举儒家温柔敦厚之旨,以风格雅正、语含讽喻作为衡量诗歌优劣的标准;其二以寻言观意、知人论世等手法解读诗歌言外之致;其三以注重解题、揭示诗歌主旨等手段还原作者的创作过程,阐发诗意。这些特色不仅贯彻了明代复古思潮的诗学倾向,而且解决了自李善注《文选》以来释事忘义的争端。
一、雅正诗学精神
唐汝谔《古诗解》评解诗歌推崇儒家雅正诗学精神,标举温柔敦厚之旨的诗教观,以风格雅正、得讽喻之旨的标准衡量诗歌的优劣。雅正作为诗歌审美标准,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,内容上推崇儒家诗教观,注重具有规善、讽喻意义的诗歌,而形式上注重诗歌体裁的传统性,以古为雅,追求意旨高远的诗歌创作。《古诗解》凡例提到诗歌选录标准:
是编所选,大都主体裁古雅、辞意悠长,而原本性情有关风化,但不失古人温柔敦厚之旨,即亟为收录。[2]320
以此可知,唐汝谔所云体裁古雅者,指的是符合儒家传统诗学观,且具有古人温柔敦厚之旨的作品。唐氏主张以风格雅正,得讽喻之旨的标准衡量诗歌优劣。《古诗解》多次提到“风雅”“风人之旨”,所谓风人之诗,即陈诗以观民风,示不显言之意,内容上注重具有规善、劝讽意义的诗歌,不失古人温柔敦厚之旨。温柔敦厚是儒家诗教说的核心观点,出自《礼记·经解》篇:“孔子曰:‘入其国,其教可知也。其为人也,温柔敦厚,诗教也。’”[3]1609温柔敦厚,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,推崇文学创作的含蓄蕴藉之美。
唐汝谔的雅正诗学精神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,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。首先,内容上注重具有规善、劝讽意义的诗歌,推崇儒家诗教观。《古诗解》评语频频出现“三百篇之遗风”“讽喻”“含蓄不露”等字眼,如:
刺而不露,六朝歌之雅淡者。(《鸡鸣歌》)
词若称扬,讥讽之意隐然不露,犹有三百篇之遗风焉。(《陇西行》)
颂而且规,得古人讽喻之体。(无名氏《济济篇》)
含蓄不露,殊得风人言外之致。(江总《闺怨篇》)
休琏之作大都规讽时事,非独百一诗为然。(应璩《杂诗》)
唐汝谔论诗标举儒家温柔敦厚之旨,与其对诗教传统和《诗经》作品的熟稔有很大关系。关于其著述,《明史·艺文志》著录有《四书微言》《毛诗微言》《经史词林》《藜丘馆集》《古诗解》等。唐汝谔少好诵诗,研求数十年,自汉以来诸家之说,皆肆力稽讨以穷其微。关于唐汝谔的文学思想,钱谦益《列朝诗集小传》丁集中“唐瞽者汝询”条云:“(唐汝询)仲言之兄汝谔,笃嗜王、李之学,仲言童而习之,故其于诗,未能超诣,盖亦云间流派如此。”[4]527可见,唐汝谔推崇李攀龙、王世贞的诗学思想,接受七子派古体宗汉魏的思想。钱谦益《答唐训导汝谔论文书》一文云:“愿门下于《古诗解》一本古人为解,故而尽削妄庸附会之语,庶几古学粲然复明于世,其为功于斯文也,谁能尚之?”[5]1703可知,钱谦益对唐汝谔《古诗解》一书寄寓了期望,希望其解诗能够得古人之真精神,消除妄庸附会之语,从而为古学复兴于文坛作出贡献。
其次,形式上注重体裁的传统性,以古为雅,追求古朴雅致的诗歌风貌。如:
其文古朴,绝无华体。(汉武帝《秋风辞》)
辞亦逼古。(虎贲郎《射乌辞》)
词义高古。(仲长统《述志诗》)
文章来源: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slhjtyj.cn/qikandaodu/2021/0708/6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