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栏目[05/29]
- · 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数据[05/29]
- · 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收稿[05/29]
- · 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投稿[05/29]
- · 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征稿[05/29]
- · 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刊物[05/29]
化解思维定式优化数学课堂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思维定式又称惯性思维,是由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,对后续感知、思考、记忆、情感等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,具有正向和反向两种作用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,教师需引导学生
思维定式又称惯性思维,是由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,对后续感知、思考、记忆、情感等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,具有正向和反向两种作用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,教师需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定式的正向作用,摆脱反向思维定式的束缚,让思维变得更加敏捷、深刻与广阔。
一、运用以旧引新策略,唤起学生正向思维
小学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,后学内容通常是对先学内容的延伸或概括,教师可以运用以旧引新的教学策略,增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,使学生把握其共同特征,唤起他们的正向思维定式,引导学生把之前的学习所获顺利迁移至新知识学习中,提高学习效率。
例如,教学“小数加法”时,教师先带领学生回忆整数加法计算法则:相同数位对齐,从低位加起,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。让学生计算156+247,使其复习整数竖式计算方法,激起他们已有的知识,唤醒原有认知结构,为新课学习作铺垫。接着,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一个微信红包截图,呈现两个小数1.56和2.47,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计算1.56+2.47,随机挑选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竖式,一起观察发现小数加法计算式也应做到相同数位对齐,快捷方法是把小数点对齐,让相同计数单位相加。这样运用以旧引新的策略,焕发学生的正向思维定式,使其很容易受整数加法末尾对齐的影响,帮助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技巧,真正理解算理。
二、利用学习经验技巧,发挥正向思维作用
学生经过学习,或多或少会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与技巧,慢慢形成思维定式。因此,教学中,教师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与学习技巧的渗透,让学生学习新内容时实现正迁移,为理解、掌握与运用新知识提供正向的思维支撑,从而化解反向思维定式。
以“梯形的面积”教学为例,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,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,获得了数学转化思想,了解了割补法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应用。教师先要求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,课件中动态演示,设疑:如何求梯形的面积?你们准备怎么做?在正向思维定式迁移下,学生会想到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。接着,教师为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和几个不同的梯形及剪刀,让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,选择喜欢的梯形,按照“转化——找联系——推导公式”的思路来研究,使其运用割补法把梯形转化成学习过的图形,并演示推导过程,说出底与高之间的关系,从而顺利推出梯形面积公式。
三、善于利用对比教学,避免陷入反向思维
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思维定式能够让学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。但是并非所有环境条件始终保持不变,当发生变化时,思维定式反而会妨碍他们采用新方法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,为化解思维定式,教师需善于运用对比教学法,将相似的知识内容放在一起,让学生观察、找出异同和发现问题,以免陷入反向思维。
例如,在“卫星运行时间”教学时,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,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,设置问题: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、5圈、10圈分别需要多少时间?学生用算式计算后反馈结果,着重讨论“114×10”的计算方法。接着,教师提出新问题:那21圈呢?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轻松列出算式114×21,教授新算式的计算方法,帮助他们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。之后,教师设置以下算式:106×50,160×50;32×606,32×660;70×405,70×450,指导学生在比较中计算,注意区别因数中间是0或末尾是0的具体算法,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,使其进一步熟悉算法。
四、巧妙设置教学陷阱,消除反向思维干扰
要化解学生的思维定式,教师应结合具体内容巧妙设计一些“陷阱”,敢于让学生犯错,使其认真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,从而有效消除反向思维的干扰。
例如,在“小熊购物”教学中,由于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加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,教师可先设计一道“陷阱”题:6+10÷2,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,可能会按照以往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,从而得出错误结果6+10÷2=16÷2=8。这时教师应示范正确计算,先算10÷2=5,再算6+5=11。接着,让学生阅读教材例题,教师讲述:你能帮小熊算一算一共要付多少钱吗?使其开动脑筋思考,同学之间相互交流,列出多个算式,重点研究6+3×4,让他们先独立计算再相互交流,并与算式3×4+6的计算顺序做比较,发现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。随后指导学生探索“乘减”的运算顺序,帮助他们掌握“先乘除,后加减”的计算规则。
文章来源:《数理化解题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slhjtyj.cn/qikandaodu/2021/0727/683.html
上一篇:你好李焕英的人性悲剧解读
下一篇: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再认识与再探讨